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当丐帮

  • 栏目:武当
  •  2014-06-12
  • 李征康
  • 加入收藏
  • 0


  武当山,自贞观年间建五龙祠以来,经过唐宋元明四代的建设,使武当道教得到了充分地发展,武当道场的边域,方圆800里,“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成为我国最大的道教圣地,每年来武当山朝香旅游的人达数百万之众。由于封建社会长期的生产资料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甚巨,致使叫花子人数逐渐增多。于是,武当山丐帮的组织便产生了。据最保守的估计,在武当山及其周围生活的叫花子足有数千人。他们多集中在城市、集镇及朝山神道沿途。那时,在乌鸦岭至太和宫20华里的神道两边,叫花子并排跪着向香客们乞讨,不停地叫喊着“爷爷奶奶”,讨好香客,乞求施舍。冬天,叫花子们在危险路段泼水,让地上结冰,他们又装好人来搀扶香客,以讨赏钱。这虽属恶作剧,但人们怜悯他们,原谅他们,同情他们,依然不让他们失望,尽可能满足他们的乞求。由此可见,是庞大的香客队伍与众多心地善良的施舍者养活了这个武当山最贫穷的叫花子群体。
  
   一、乞丐的生活
  
  有首顺口溜概括描述了乞丐的生活状况:“铺的是地,盖的是天,头下枕着半截砖”。
  叫花子,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他们睡在古庙中、屋檐下,破窑内、草窝里,或是其它能挡风避雨的地方,居无定所。春夏秋冬,烂衣遮体,讨了上顿饭,缺了下顿食,是世上“不是人”的人,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叫花子生老病死,皆听天由命。病后无人管,死后暴尸荒野,或由他人用草席一掩,撂人山沟,用土稍加掩盖,便算埋葬。他们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只要能填饱肚子,什么羞丑都可以不顾。为了一口饭,见人矮三分;挨近谁家门,“爷爷奶奶、大伯大婶……”叫声不停。
  叫花子的生活是流浪的,但却有一定的范围与限制。因为每个地区的叫花子都有个头儿,头儿与头儿之间又有着房头与门派之分。各据一方求食,相互不得越界乞讨,否则,遭逐遭殴,决不客气。
  叫花子头在众乞丐的“孝敬”之下,其日子还算好过一些。《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说,叫花头儿“住的有好房子,种的有好田园,穿的有好衣,吃的有好食”。武当山的叫花头儿虽没如此富裕,但确实也有自己的两间草房,二分薄地,比起那些日晒雨淋的普通花子,生活还算是不错的。
  
  二、乞丐的社会地位
  
  乞丐的社会地位大致有下列五种命题。
  (1)“下九流”不如。封建社会把人的社会地位分成“三教九流”27个等级。何为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何为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五流弹唱六流金,七僧八道九琴棋;何为下九流?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赌徒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这三教九流中没有乞丐,说明乞丐当时的社会地位连娼妓也不如。
  (2)穷厉害。因为乞丐太穷,没人找他的麻烦,没人给他打官司,没人给他论理,没人抢他,没人故意压迫他。就是乞丐说了不中听的话,人们也能原谅,最多让他走开了事。若有人故意欺侮了乞丐,别人就会评论他不道德,不懂事理。甚至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替乞丐出气。所以,人们对乞丐的评语是“穷硬”,“穷厉害”。
  (3)读书人的后代。据传,孑L夫子被困蔡邦,饥饿难耐,去向鬼谷子借粮。鬼谷子怀疑孔夫子还不起债。孔子说:“我有三千弟子,能到各家各户去讨。天下凡贴对联的人家,都会给予施舍,一定能够还上。”从此,就有乞丐是“读书人后代”的说法。百姓们每逢娶媳妇,办丧事,主人家都要接乞丐来坐上席。认为这是好兆头,象征自家后辈地利,能够读书,做官发财。
  .
  (4)包打听。封建社会,通讯手段主要靠人传播。叫花子人多,且无处不在,消息来源广,知道一些事情的来龙去脉。破案衙役常向乞丐打听有价值的线索与信息。为此,一般公事人员也不得罪乞丐。
  (5)帮会团体。封建社会的帮会团体中列有丐帮,与青红二帮齐名。青帮红帮称“门里客”,丐帮称“门外客”。他们一切举动都有规矩。只要乞丐按规矩行事,不犯大的王法,不容人随便欺侮。比如打“莲花落”,规定有“冬三夏五”的习俗。冬天立于门外三尺,夏天立于门外五尺,开场白念道:“九九八十一,穷人靠墙立,冻也冻不死,肚子有点饥。”在封建社会的帮派体系内,都认为丐帮势力最大,没人敢小视他们。
  
   三、乞丐的派别
  
   武当山的乞丐分“寒山门”与“曹老地”两大派别。
  (1)寒山门。是武当乞丐中的文明派。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帮规,称同行为“二”。姓李的叫“李二”,姓王的称“王二”。他们打“莲花落”用大小两块板。大板长5寸,小板长3寸,打起来“叮叮咣,叮叮咣,叮咣叮咣,叮叮咣”。“叮”是小板的声音,“咣”是大板的声音。大小板结合,节奏非常和谐。打“莲花落”为什么要用竹板呢?传说,八仙过海时,曹国舅24块云阳板失落于海中,3块漂流江湖,分为360行。收回21块,赐给补锅的7块半、理发的半块、行船的1块、卖豆腐的2块、道士1块、算命的2块、拍南关的3块、裁缝1块,最后3块让乞丐打“莲花落”,赐给了“寒山门”。这就是“大板”、“小板”和“叫板”。
  寒山派的门徒在打“莲花落”的同时,兼卖些小玩具,如掐花鸡、雕虫鸟等等。所以,人们称他们为“文要饭的”。
  (2)曹老地。这是武当乞丐中的大户,它有8类门徒。
  ①扳砖。乞丐坐于街市正中或铺店门前,以砖砸头,鲜血直流,造成恐怖感,使人们不忍心看此悲惨景象,赶快给钱,让他立即走开。
  ②点天灯。乞丐头上顶着点燃的蜡烛,引人观看,给予施舍。
  ③捧水碗。乞丐眉心扎针,针上吊线绳,绳上拴碗,碗中装水,让人可怜他,赐予饭钱。
  ④穿箭。乞丐两腮用箭刺穿,让人恐惧,给钱让他离开。
  ⑤滚街。乞丐用烂棉絮裹腿,叫喊疼痛,不能行走,睡在街道正中乱滚,挡住人不能走路,强迫人们给钱。
  ⑥小小一担柴。乞丐弄两束稻草,用竹棍穿了,挑在肩上,家家门前喊叫:“小小一担柴,挑到宝号来,左转左发家,右转右发财。”这一逗,主人家高兴,给钱。若主人吝啬,乞丐便挑着稻草打转,有意叫稻草抖落地上,逼主人家掏腰包。,
  ⑦玩蛇。乞丐捉住蛇,用唾沫吐在舌箭上,蛇即无毒。然后用鸡蛋清喂蛇,蛇粪可充冰片骗人。讨饭时,将蛇放在主人家门口,主人害怕,赶快给粮给钱,让他走开。
  ⑧拼刀。乞丐用剃头刀砍头,血流满面,让人害怕,给钱让他走开。
  “曹老地”的门徒,惯使恶作剧,故作丑态,使人厌恶,也使人同情;必然给予施舍。所以,人们称他们为“讹讨饭”。
  不论“寒山门”与“曹老地”,他们的头目并不穷。有些叫花头儿还染上恶习,吃起鸦片烟来。众乞丐常常打“莲花落”数落他们:“鸡蛋壳,泪蜡油,铺羊皮,枕砖头,人家吃烟呼呼响,自己吃烟不人炉。”
  
   四、乞丐的口头创作艺术
  
   “莲花落”是乞丐集体创作的口头艺术,歌唱者只能是乞丐。它的功能与目的就是唱给有钱人听,以换取富人的同情与好感,给予物资与钱财。“莲花落”为即兴创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什么景致唱什么歌。但也有固定的唱词,如“贺彩”、“坐场”等。乞丐是封建制度下产生的社会问题。要研究乞丐的生活,“莲花落”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1)“莲花落”的演唱历史
  “莲花落”起源于何时,史书很少记载。传说,孔子被困蔡邦,向王蝉借粮。为了还债,孔子的3000弟子都背着一大一小两只口袋,唱着“莲花落”家家户户去讨粮食。他们都是很有文墨的人,所以,时至今日,乞丐们依然骄傲地说:“叫花子是好汉的后路。”不信,你看旧社会“娼优隶卒四般为贱流,倒数不着乞丐”。因为他们都是孔圣人的弟子。
  在《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写道:“假如春秋时伍子胥逃难,也曾吹箫于市中乞食,唐时郑元和做歌郎,唱‘莲花落’……这都是叫花中出色的”。伍子胥于春秋时周景王22年(公元前523年)由楚奔吴。《郑元和风雪打瓦罐》为元代作家高文秀根据唐朝白行简《李娃传》改编。《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写的虽是宋朝叫花子的事,实际却成书于明代。由此可见,“莲花落”的起源是很早的,在唐宋元明等朝,乞丐都是唱“莲花落”讨饭的。
  (2)”莲花落”的传承
  “莲花落”主要是师徒传承。叫花子传承“莲花落”有严格的规矩。徒弟拜师学艺,必须给师父行礼磕头。学艺期3年,经过实习合格,方能出师。
  ①单线传承。一个师父带一个徒弟。在三年学徒期内,徒弟讨饭所得,全部交给师父。徒弟要绝对听从师父使唤。
  
  ②集体传承。叫花子在败落的古庙中设立“莲花落”学堂,代代招收新徒弟。“莲花落”学堂有严格的训练技巧。他们在古庙的墙壁上挂着各类人家和各种铺面的挂图,师父口传“莲花落”词曲后,徒弟打着竹板,面图演唱,这叫“对号练习”。文词熟了,师父领徒弟上街“考试”。考试与实习的时间为一年。这一年之间,徒弟能见啥人说啥话,随机应变,毫无差错,方才允许毕业。
  ’
  有一次,正在实习的小花子来到财主门前,吝啬的财主躲了起来,吩咐小少爷出门喊:“这家屋内没人!”
  小花子立即打竹板唱道:“哪座庙里没得神?哪个屋里不住人?”
  财主吩咐管家将大门关上,一声不吭。
  小花子再打竹板唱道:“不知是灯灭点不着,还是人死喊不活!”
  骂得财主不敢露面。他师父在一旁观看后,说:“你能够出师啦!”
  小叫花子在“莲花落”学堂毕业时,同样要给师父磕头。师父赐给他一大一小两只口袋,一前一后搭在肩上。这就是当年鬼谷子赠给孔子的布袋。师父再将竹板挂在小花子的袋子口上,表示他正式进入了丐帮,成为丐帮的一员。他们遇着不相识的同行,便用“黑话”盘根问底。来者若犯了他们的帮规戒律,便请头儿来对其训导或处罚。
  (3)“莲花落”的内容与分类
  常见的“莲花落”分“过街调”、“贺彩”和“坐场”三种形式。
  l、过街调。又称行路调,是“莲花落”家族中最精彩的部分。在千变万化、琳琅满目的闹市上,乞丐面对高下三等人家、各行各业铺面,定得即景十情,唱出的文词必须迎合各阶层人士心理,讨人们欢喜,赏他吃喝。生活逼迫着乞丐要有曹植七步能诗、李白出口成章的本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什么铺面唱什么歌。否则就得挨饿。正是这种社会原因,使得“莲花落”精练、朴实、轻捷、可爱,别具一格,在说唱艺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
  由于“莲花落”是社会上即景生情的产物,文词随口,千变万化,复杂的内容,促使它两句一板,一板一韵,“过街调”就是这种说唱形式的代表作。
  ①柜台。手捧莲花进宝街,一街两巷好买卖。龙子龙孙做生意,西天佛祖坐柜台。
  ②屠户。金刀砍,银刀剁,一天杀猪几十个。你会买,我会算,24两一斤半(16两1斤旧秤)。
  ③豆腐铺。不错不错真不错,水里求财一盘磨。不差不差真不差,人

吃豆腐猪吃渣。
  ④剃头铺。七步走,八步留,一把青丝挂门头。小小毛巾3K长,半截阴来半截阳。半截阴的搭背后,半截阳”)搭胸膛。
  乞丐对吝啬人家,骂得巧妙,不讲客气。
  正行走,抬头看,好家子相公在吃饭。相公吃饭真在行,猪嘴搭在碗沿上。筷子一别嘴一张,好像老驴揽麦糠。
  大凡世上一切事态,各色人物,“过街调”无所不纳。而且行行都能搬出其“祖师”的根基,显示自己的学问,算得上是描写整个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贺彩,又称“喊台子”。封建社会大户人家婚丧嫁娶,举行仪式,筵请宾客,乞丐结队而至,逢迎致贺,叫“赶台子”。他们先燃放一挂小鞭炮,领班者诵词,众人和声,凡开朗人家,不等他们呼喝完毕,赶快派人端茶递水,拿烟赏喜钱,请他们入席。有些乞丐只要赏钱,不吃酒席,另转他家,这叫“卖台子”。
  若遇吝啬人家,乞丐是不会“卖台子”的,一定要把贺词喊到底。这样,主人必得端出大肉席,让几十上百讨饭者放开肚皮,肥吃大喝一顿,害得主人家数倍花钱。主人家明知被“坑”,却不敢露出声色,因为他们是孑L圣人的后代,没有他们光临,却反而觉得缺少了一门重要人物,就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议论,感到大不吉利。
  “喊台子”的贺词可长可短,喜事喊吉庆内容,丧事多劝解宽慰之词,在民歌中,属风俗仪式类。
  ①婚事贺彩。(领):盘古开天分阴阳。(众):喜呀!(领):三皇五帝治朝纲。(众):有呀!(领):红漆桌子四角方。(众):喜呀!(领):金玉满堂双凤凰。(众):有呀! ②祝寿贺彩。(领):天有一寿,日月同昼。(众):喜呀!(领):地有一寿,五谷丰收。(众):喜呀!(领):山有一寿,林木长绿。(众):喜呀!(领):桥有一寿,万古千秋。(众):喜呀! ③丧事贺彩。(领):大舜让位禹王兴。(众):孝呀!(领):万里江山扯白绫。(众);孝呀!(领):沉舟侧畔千帆过。(众):孝呀!(领):枯木林中万树春。(众):孝呀! ④新居贺彩。(领):立柱正逢黄道日。(众):喜呀!(领):上梁巧遇紫微星。(众):喜呀!(领):耳听笙箫鼓乐响。(众):喜呀!(领):眼望祥光罩宅堂。(众):喜呀!
  坐场。乞丐晚上睡在屋檐下,为求主人赐给一捆稻草,一碗剩饭,便打起竹板唱“坐场”。“坐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各种戏文、叙事诗、情歌、风俗歌以及绕口令。为拉听众,“坐场”唱词要有较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讨饭者用自己的才智,改编剧本、评书、民歌,使之成为“莲花落”。它一韵到底,朗朗上口,明白如话,而且富有哲理。“钱”本是叫花子最喜爱的东西,我们且看他如何歌唱:
  山珍海味离不了盐,
  能说会道离不了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
   没钱不必苦周旋。
  财主为钱把田买,
  商人为钱打算盘。
  美女为钱失了节,
  老爷为钱罢了官。
  强盗为钱害人命,
   小偷为钱挖墙根。
  戏子为钱男扮女,
  道姑为钱女扮男。
  和尚为钱剃辫子,
  道士为钱去化缘。
  农夫为钱苦种田,
  脚夫为钱苦熬煎。
  挑担卖油抬轿竿,
  下磨脚板上磨肩。
  有人为钱挨打骂,
  有人为钱结了冤。
  有人为钱不认亲,
  有人为钱不要脸。
  有人为钱逞凶恶,
  呜呼一命染黄泉。
  贫与富,贵与贱,
  人人尽都为银钱。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丐帮没有了。“莲花落”作为封建社会最下层人民的口头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无形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得到重视,也应当在文字上让它保存下来,这应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

返回目录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