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邯郸太极又一家

  • 栏目:武当
  •  2015-02-04
  • 谭大江
  • 加入收藏
  • 0

邯郸顾脉太极拳的源流传承  

在河北邯郸地区,继张祖意合太极拳发现之后,又得知又一家以前少为外界所知的传统太极拳门派。笔者是2002年在邯郸调查采访张祖意合太极拳时始知此拳。后经与当地知情者以及该拳一些重要传人更多了解,确知其为一支有较久历史的太极拳流派。这门太极拳今有几种称呼,有称“顾式太极拳”,有称“卢式太极拳”。称“顾式”者是认为,该派太极拳最早是由清朝早期一位名叫顾殿一的云游道长所传,故应称“顾式太极拳”。而称“卢式”者,主要为河北广平卢董村的卢氏后人,这样的称谓是因为自顾殿一下传到第五代为卢董村之卢鸣金。卢鸣金不但出类拔萃、技艺超群,而且所传弟子甚多,影响波及数省,及今所称“顾式”者亦多源自卢氏所传,而在卢董村至今薪传不断,卢氏后人自然要以“卢式”为称。但若以邯郸地区现在还有第四代分支的传承情况,以及自第一代至第四代传人的姓名各异的情况来看,用“顾式太极拳”定名较能总其全体,用“卢式”则有历史特义。究意如何定名,当由该派传人公议定夺。  

据说该拳传统上称为粘拳或沾拳,第四代传人陈华一脉又据传统的说法叫“龙虎太极”,最早传自清初的云游道人顾殿一(注:有关“顾殿一”的名字,因历代系口传,发音与字多有一点小差异,有叫“顾天一”者,有写“顾奠一”者。直到近年,顾式大极拳传人与张祖意合太极拳传人接上了亲缘关系,根据张祖意合太极拳的传承宗谱记名,确定为“顾殿一”)。现据顾式太极拳第9代传人刘登信叙述前辈口传,说顾殿一“身高六尺,面如古月,慈眉善目,白须飘胸,手执拂尘,行走如飞”。一日路过河北魏县小户村,看到一帮歹徒正在抢劫一户刘姓的人家。顾道长路见不平,将一伙劫匪打逃。刘姓人家感激不尽,要报顾道长的大恩。顾道长见刘家的小儿名刘丙者天资聪颖,就说:“要报恩就将此子跟我为徒,习练武功和道法。”全家人喜出望外。从此顾道长就住在刘家教刘丙太极拳。八年过去,顾道长见刘丙武功精纯,就要告辞云游。临走时向刘丙告知:“本门拳法传自湖北武当山,祖师是张三丰。为师家住山西,所传之拳分天地人三节,云游以来,连你在内教徒有三人。河南有你大师兄,我教他的是上节‘天’拳;山东有你二师兄,我教他的是下节‘地’拳;今教你者为中节‘人’拳。以后你师兄弟见面,可互补长短,合得三节。”但河南的大师兄、山东的二师兄姓甚名谁,家住何县何乡何村,前辈人都模糊不清,没有传下来。只记得刘丙后来和二位师兄都见了面,并一同赴山西寻找师父,但到了师父所说的家乡,却只见得一片废墟,荒野无人,只好无功而返。以后三位师兄弟也断了联系,三节太极拳也没有合到一块,至今邯郸地区传人所承袭者就只是“人”节(即中节)太极拳。  

该派太极传承情况初步调查如代传人刘丙(生卒年不详)艺成后,见邻村名杨老凤者人性格温知,老实善良,就收为门徒,倾其所学。  

三代传人杨老风(生卒年不详)艺成后,又传广平县卢董村(今为广平县城关镇辖)人陈华。  

四代传人陈华(生卒年不详)字老利,艺成后,一是传其子陈x(名不详),二是将其艺传给本村人卢鸣金。据知自陈华以上,该派太极拳均是每代单传。自第四代陈华开始传与二人。陈华的儿子艺成后也相传有徒,但传人不多,如现在住在邯郸市的肖金保便是陈华儿子一系的传人。这一系的传人为数不多,屈指可数,他们根据前辈的传授说该派拳称“龙虎太极”,拳理拳法则无区别。  

五代传人卢鸣金,字警众,广平县卢董村人。生于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卒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此人在顾殿一所传一派的太极拳历史上是个划时代宗师级人物,广平县的新、老志书都有关于他的生平事迹记载。  

据载,卢鸣金童年时曾读过几年私垫,因家道日趋贫穷,辍学跟随戏班学艺,后又改学医术。为了支撑门户,又弃医学武,拜本村太极拳名师陈华为师。鸣金跟随陈华学艺七载有余,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异常刻苦,不仅把师傅传授的太极架子练得炉火纯青,相传功夫已能达到踏雪无痕,墙上挂画。而且还精通春秋刀、太极双刀、太极剑、太极棍、九节鞭等技艺。尤其是白腊杆和长枪,更是练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鸣金出师以后,遍访武林高手,博采众家之长,根据前人的武术经验和自己的实践,创立了自家的太极拳风格。包括架子(两路)、推手、散手、七十二跌和三十六路大擒拿。技击作用很强,医疗和保健作用也很好。卢鸣金还总结了数十条太极拳谱,提出了关于头、眼、耳、鼻、口、项、手、拳、腰腹等十六目的锻炼要诀,为太极拳的发扬光大做出了新的贡献。故今卢氏以下传人皆称本门为“卢式太极拳”。  

卢鸣金一生清贫、正直,不慕富贵,不攀权势,县官、府官多次重金聘他当保镖,他一一谢绝。他常为贫苦百姓抱打不平,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有一次鸣金在地里看瓜,一群衙役到地里乱抢乱吃,不听劝阻,鸣金一举把他们打散。逃走的衙役怀恨在心,到县里纠集了很多兵丁到卢家抓人,鸣金闻声将身轻轻一纵,跳上了一丈多高的平房,高声怒斥横行霸道的衙役。兵丁头目也是武林高手,就说:“卢先生,我们既然来了,就不会白走!”他看到地上有两块破槌布石,就抓住一块向房上的卢鸣金扔去。鸣金不慌不忙,左手一伸,把石头轻轻托在了掌上。接着第二块石头又向鸣金袭来,鸣金右拳一挥,“啪”地一声,半个槌布石被击得粉碎。兵丁一看,吓得一个个灰溜溜地逃走了。  

卢鸣金注意培养武林新人。他对徒弟注重武德教育,提出“忤逆不孝者不教,做贼称霸者不教”,要求徒弟正直为人。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广平、肥乡、成安、曲周、武安、磁县等地均有他的高徒,使卢氏太极拳广泛传授于邯郸各地。卢鸣金逝世后,众多门生于民国2年立碑纪念,上书“大教师卢鸣金字警众府君之墓”,此碑现存于卢董村西卢氏墓地。  

卢鸣金一生弟子众多,然据说功夫最好且能承其衣钵者乃为曲周县白寨的张奇(生卒年不详),众弟子公认为第六代传人。张奇在太极拳技艺上的发力极好,一次曾将一头壮牛打得腾空而起,摔出数丈之外,四蹄朝天,使围观者佩服不已。  

张奇将太极拳艺下传其子张明芹(1897—1970),是为第七代传人。张明芹在父亲的精心培养指导下刻苦练功,寒冬酷暑,日无所辍,终于练就一身精绝的功夫,为世所罕见。据口碑相传,他能够用绳子拴个活套套在自己脖子上,让人将自己悬空吊在屋梁上,照样张口吃饭;又能够追着奔马拽着几根马尾随驰马奔跑数十里,脸不发红,气不发喘。1970年张明芹去世,去世前夕他躺在床上,还让子侄门托他的头以体会“扎筋”的劲路。所谓“扎筋”,是该派特有术语,指练成功夫的人躺在地上,再多的壮汉也把他抬不起来。他的子侄们当时都已练过多年的拳,而对一个卧病在床的老人,大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怎么也抬不动他。此亦可见老人精深功夫之一斑。  

张明芹一生虽将太极拳艺悉数传给子侄,然能得其精髓,功夫独到者,当数其徒张斌。这个张斌作为第八代传人,不仅他的生平色彩曲折传奇,他的功夫也独步一时,被当地太极拳界誉为“奇人”。 

张斌,字敬贤,曲周县霍桥乡(现为城关镇)张厂村人,生于1913年,卒于1997年。张斌出生于商人世家,开过“恒通车行”(卖自行车),家境富殷。他自幼好武,青少年时即拜临村牛呈祥为师,学习十路炮捶与推手。牛呈样的拳艺学自北京,师承关系今人已无从查考。但该派功夫中的推手方法与当今公开流传的各太极拳派均有很大差别,特别注重腰的拧转幅度和两臂的轻灵圆活,称“圈小步和”,一旦用于技击,发人致远。张于三十多岁时,得知本县白寨村的张明芹先生太极拳功夫精绝,于是带艺投师深造。张斌学功非常刻苦,冬季,户外积雪盈尺,寒气袭人,可他在室内练拳却练得衣裤湿透,一个震脚,鞋中能溅出汗水来。功夫不负有志人,艰苦地修炼,换来的是功夫飞速的长进和升华。数年后,当张斌与师父推手,一搭手,张斌就知道师父哪地方要动,乐得张明芹拍手说:“几十年来无人能听着我的劲,今天被你听着了!”  
 。  

 新中国成立后,张斌加人了公私合营,成为一家工厂工人,但他练武未辍,并且谨遵师训,在家供奉着张三丰祖师牌位。不料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囚家小供奉道家祖师张三丰,被厂里某头日诬告为“反动会道门”成员,蒙冤入狱长达十年。在监狱:p,张斌被禁止练拳,但他却更有机会修炼看不见外形的内功。所以这十年,他的功夫非但未丢,反而更达炉火纯青。而就在张斌十年刑期将满的前四天,他得以平反而无罪释放。而诬谄他的人却以诬陷罪被捕入狱。张斌出狱后的最初,不大了解社会的状况,不敢公开本门太极功夫,看到社会上流行简化太极拳,就照书本学学去教人。也常与人试手,并参加一些民间武术活动。因曲周县与永年县很近,杨式、武式的拳师们也常与他交流技艺,均对他的技艺表示佩服。有一举师曾说:“我和张师父推手,他的胳膊轻得像蜘蛛网,粘住我的毫毛,似挨非挨,若有若无。我的劲全被他听去,此时我心中恐慌,全身不能动。再听他的劲,却如追风捕影。而他胳膊重起来力逾千斤,快如迅雷,人不及反应已腾空而起。”曾有一个力气很大的年轻人,总觉得“我能抱几百斤重的石碾子,还抱不动你一个瘦弱老头?”说着上来就抓张斌的手腕。张斌坐着也不见外形有什么动作,那个年轻人就像触屯一样一下飞腾出丈外,把身后的壁橱门都拉碎了。张斌风趣地笑着说:“我手上有蝎子蜇你,蹦那么高干什么?”张斌的推手是与散手合为一体的,一接触就必将人制住,有时与人搭手,小指一挂,对方立即栽倒,速度非常快。  

张斌的晚年功夫超常惊人,据说,他能在夏日的中午,目不转睛直视太阳数分钟;有人做过试验,夜晚在室内不开灯的情况下,往地上撒一把针,他能一根根全部捡起来。他的超常功夫,被当地誉为“太极奇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张斌开始寻找合适的门徒。经他挑选的正式弟子,仅有的金章(现已去世),刘登信二人。刘登信,1965年出生,河北鸡洋县双塔镇西小底村人,自幼酷爱武术,先后学过通背拳、六合拳及刀枪棍鞭等器械。因鸡泽县的双塔镇与张斌所在曲周县的住地非常近,小小年纪身手不凡,14岁那年就被张斌看中,收为门徒,悉心传授顾式太极举及推手。求学心博的刘登信同时跟邯郸市太极名家李仲良先生学习杨式太极拳,经过—卜余年的勤学苦练,刘登信的功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本县及周边县的武术交流中,因技艺出众,遂之有了小小的名气。1993年,他以顾式太极拳的知名度,应南京市武术协会及江苏部分高校的邀请,南下授拳,据言学员弟子有近千人。后有弟子在南京成立“南京顾式太极拳研究会”,推举他为会长。刘登信曾自始至终参加过邯郸地区历届国际太极举联谊会,但第一、第二届他只足以杨式太极项口和集体团体参加,并未崭露头角。自1995年第三届联谊会开始,他就以顾式太极拳名义参赛,一举夺得套路表演、重量级推手双项冠军。并在此后历次联谊会上屡屡夺魁。终使顾式太极拳这一传统、古老、独特的太极拳,由不被人们所知,到略有所闻,以至在邯郸武术界众所周知。   

该门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该门太极拳与现在公开流传的如赵堡、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各家太极拳相比, 虽在内涵上都属内家,理根太极都有拳架、推手和散手的内容,但因为共源头传承的不同,故而风格特点有着明显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格介绍表现如下:  

 一、独特的拳式编排和名称  
 目前各大派太极拳的拳式基本都是按“金刚捣碓” (提手上式)、“揽扎衣”(揽雀尾)、“白鹤亮翅”(白鹅亮翅)这样的顺序来编排;基本动作大致都在三十六、七个;拳式名称总体上都是一样的,个别音同字不同,或有小区别;在一个完整套路中不分小节。而卢村太极拳却不同,它有108个动作,分为数小节完成;基本动作有59个,但名称与其他各家太极拳大多不同;少数与他家同名的动作,如“玉女穿梭”、“白鹤亮翅”,打法也截然不同。所以正如刘登信所言,如今六大派的太极拳很多代表人物石了该门太极拳的表演之后,都有陌生感。  

二、独特的身法:身法的独特是体现斜中带直,多配合大弓步。是在保持虚领顶劲、涵胸拔背和腰背后塌的前提下,上身前俯,后腿蹬直,从头顶到脚跟形成一条直线,前腿承受大部分体重,如同木柱顶住一面将倒的墙。这种斜中带直的身法对人体腰部的肌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而初学者一般无法按标准打完一趟拳(太觉吃力),即便有一定练拳基础和造诣的人,再练此拳,在初期一定阶段也会感到腰部发酸吃力。                                                          

三、独特的步法:步法的独特是滑步,又称滑冰步,要求周身一家,腰为主宰,前后脚同时滑行,极为轻灵快捷,不同于“迈步如猫行”的步法。  

 四、独特的手法:该拳手法灵活多变,手型分掌、拳、勾、剑指四种,尤以举著。拳型为拇指压在食指第二节上,中指、无名指、小指斜蜷属于掌心,形成尖状拳,有“拳似钻”之说,在技击上变幻灵速,力点达尖,用于点穴击要。  
 五、独特的推手:据介绍,日前“顾式太极拳”的推手主要有两种练法:一种是卢鸣金传给张奇、张明芹的练法,一种是张斌传给刘登信的练法。现举后者为例,一般来说,通常太极拳的四正手,是两人正面相对,划圈的范围涵盖了整个上身;而此拳推手则是两人侧面相对,划圈集中于一侧。如欲练身体另一侧,则需换步。步是小步,进退只有一脚的长度。另外,推起手来,腰的转幅也比常见各派太极拳大。  

除上述之外,至于大捋,该派的练法更是与众不同,不是推而是打,锻炼过程中连蹦带跳,如同散手。除了推手,该拳还有“闪电粘手”一类的练功方法,训练人的距离感和爆发力,以便对付刚猛的进攻。  

太极拳除拳外,还有刀枪剑棍、九节鞭、舍命拐等,属于拳架的辅助训练方法。但据说一些器械已经失传。  

关于该门太极拳的谱诀和其他  

该门太极拳据说历代也有拳谱传承,但据知甚为可惜的是,该派太极拳由于流传不广,传人不多,仅存下来的拳谱大都在“文化大革命”被焚烧或散失。而让卢董村和其他一些传人耿耿于怀,所谓被刘登信“借走不还”的拳谱,经此次笔者在青岛采访的亲眼所见,并非为该门派内的至关文献。此残谱是小32K开本,双折页,共37面,是一种很薄且纤维性较差的黄草纸手抄本,字为繁体行书体,具文人气质。从纸本残旧,纸质朽蚀,纸张粘连,拆揭时纸张稣破掉渣,若不裱衬已不可再供人翻阅的情况看,此残谱当为清晚期之物,起码距今有数十年没有人翻阅过。再看手抄本内容,前部分为转抄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注有“此系武当山张三峰先生遗论,愿天下豪杰延口养身,不徒于技艺之末也”。内容有《打手歌诀》、《十三势行功歌诀》、《山右王宗岳先生太极论》等,后部分乃为枪法理论和要诀,其中讲到杨家枪、梨花枪、阴符枪、六合枪等,并有一篇题为“杨老学先生语录云”,其为“杨老学”的枪法要言等。  

从这个残谱的内容与年代考证,有可能是张奇的师父卢鸣金的手迹。这是因为卢鸣金在艺成之后,有过“遍访武林高手,博采众家之长”的历史记载,而且志载卢鸣金尤擅白腊杆和长枪,他读过私塾,又是一代宗师,从年代判断,他有此可能。另据卢董村传人说,当年奉村的太极拳家与杨家一代(杨露禅)二代(杨班侯)交往甚好。这从广平县与永年广府的距离之近,卢鸣金的年龄又与杨家父子同时(杨露禅大卢鸣全31岁,卢鸣金与杨班侯,杨健侯年龄处上下之间),故此王宗岳《太极拳论》有可能是杨家父子借与卢鸣金看,而被卢鸣金抄录下来的。其中“杨老学”者,可能是前代太极传人,也可能是其他门派精枪法的武林高手,且有高深儒学功底,留有枪法要言,而被后人以语录形式记载下来。当然,此拳谱的抄者究竟是谁,确切应是哪个年代,看来应由文物专家和本门派传人共同研究考证才能得出最后准确结论。  

在该派太极拳的传人中,也有传承史上的另一种说法,说清初的顾殿一道长就是王宗岳,“顾殿一”是“王宗岳”的化名。看来这是由于该派太极拳门中保存有王宗岳《太极拳论》而导致的误传。因为王宗岳不是云游道长,而是一位会经商又精太极拳的民间文人,从他传拳的有关记载来看,他是一个从未隐名埋姓的人。而该派太极拳口传下来的顾殿一的相貌特征则完全是一位职业道人,而不是一位民间居士。  

该门太极与张祖意合太极拳之联系  

据张祖意合太极拳传人张兴洲先生讲,他们张祖意合太极拳与该门太极拳,以前互相之间没有任何了解。上世纪60年代中期,也就在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初期,卢董村有两位老人(现在张只记得都姓卢,但准确名字记不得了)特地到邯郸访问张其发父子,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祖师顾殿一和张祖意合太极的第十代宗师同名,来问两家是不是同门。由于当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张氏父子怕惹祸事,就把卢董村两位老人支吾过去,未言实情。这一下过去就是三十多年,直到六七年前,张兴洲的师兄李仲良因教杨式太极拳给刘登信,透露出张祖意合太极拳的传承,刘登信才又向张兴洲、李仲良等正式问及顾殿一的情况。经查对,该门太极拳的祖师顾殿一,与张祖意合太极拳第10代宗师顾殿一,从门派源头上(来自武当,祖师张三丰)和时间顺序上(清朝中前期)考证,实为一人。自顾殿一而下,该门太极拳一系传承代辈相对时间较短,至今已传九代;而张祖意合太极拳自张其发以上都在道门承传,传承代辈间隔时间都较长,即便在民间的张其发到张兴洲之间,父子年龄相差50多岁,传承间隔也超过六十年,故此系自顾殿一以下至今相传共五代。  

又从拳的风格特征考察,顾殿一传刘丙这一脉的太极拳与现今公开的其他各家太极拳迥然不同,而与张祖意合太极拳却有近似之处。据知还有些式名,如“狮子大张嘴”之类,在其他太极拳是绝对没有的,而在这两家中却都有。当然,相同式名很少。  
   
 结束语  
   

笔者对于顾殿一传刘丙这一脉的太极拳的采访调查,目前仅处于初步的粗浅阶段。对于它的介绍,只能算得个大致轮廊性的。而且有许多资料来源不是出于直接的第一手材料。所以,笔者在感谢为调查该拳派而提供线索、资料的每一位热心人之外,也要声明,要真正翔实准确地给该门“顾式”、“卢氏”“龙虎”太极拳作出源流历史上的结论,还有大量深人细致的工作要做。  
 (注:本文照片皆为刘登信(右)与其徒演练拳门太极拳)                                                          
                                                   

返回目录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