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大侠金庸论太极

  • 栏目:精武
  •  2014-05-14
  • 许元学 买正虎 范克平
  • 加入收藏
  • 0
[removed] <!-- // --> [removed]
  太极拳的基本构想在世界任何拳术、武功、搏击方法中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这是老庄哲学在拳术中的体现。用在政治上,那是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用在拳术上,便是以柔制刚的太极拳。道理是一样的,以自然、柔韧、沉着、安舒为主旨,基本要点是保持自己的重心,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但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并不是主动的出击,而是利用对手出击时必然产生的不平衡,加上一点小小的推动助力,加强他的不平衡。
  所以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后发制人”。太极拳不运气、不用力。力气的来源在于对手,我只是转移对手力气的方向。对手所以失败,是他自己失败的,他是被他自己的力气所击倒。如果对手自始至终保持他的重心和平衡,或者,他根本不来打我,他就不会失败。练太极拳的人应该不会去主动攻击别人。
  世上万事万物永远在变动之中。太极拳的动作看来似乎缓慢,但永不停顿,没有一刻窒滞的时候。在建筑学上,弧形的线条比之直线能负担更大的重量。在太极拳中,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要旨是永远保持平衡和稳定。
  练习太极拳,推手的训练十分重要,那是凭敏锐的感觉来捉摸到对手力道中的错误缺失;如果他没有错误缺失,那么就设法造成他的错误缺失。重要的是,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不能有错误缺失。只要他想来打倒我、攻击我,迟早会有弱点暴露出来。保盈持泰,谦受益、满招损,那正是中国人政治哲学、人生哲学中的要点。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比击败对手重要得多。自己只要不败,那就好得很了,对手败不败.并没有太大关系,他如不好自为之,迟早会败的;他如好自为之,那也好得很。
  太极拳相传为张三丰所创。张三丰是道士,太极拳正充分体现了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并非纯粹是守势的。老子重视欲取先予一“大国者下流”,强大者不是来势汹汹,而是积蓄力量,让对手气衰力竭,然后乘势而取。
  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恬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十白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境界罢。
  此文系全庸为吴公藻《大极拳讲义》所作的跋言。
  1954年1月17日,吴公藻之兄吴公仪与白鹤拳陈克夫比武,由于香港禁止打擂而澳门不禁,故擂台设在澳门新花园。比武被而令澳门特首何厚铧的父亲何贤判“不胜、不和、不负”。
  这场比武虽没有将中国武术打出世界,却催生了两位大侠———金庸和梁羽生。梁羽生和查良镛当年分别在《大公报》和《新晚报》任职,比武前后,香港民众对比武之事谈论不休,《新晚报》负责人罗孚决定在报上搞武侠小说连载。渠羽生酝酿了一天,第三天《龙虎斗京华》便见报。查良镝也一时兴起,以“全庸”为名,将小时候听来的历史传说,铺排成繁花茂叶,写成洋洋洒洒、串逸自如的《书剑恩仇录》。两人开了新武侠小说的先坷。
  全庸的跋言,虽没有他的小说精彩,对大极拳理,也隔靴搔痒,而为吴公仪之弟写跋言,也算是知恩图报的“武侠精神”吧。

返回目录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